重要新闻点评(2011年1月21日)
重要新闻点评(2011年1月21日)
调控压力不减 加息呼之欲出
2010年全年经济数据20日出炉,上证综指同日下跌逾80点,显示货币政策紧缩预期挥之不去。分析人士认为,抑制通胀已成为当前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突破历史高位的存款准备金率还有可能继续上调,央行也可能祭出加息利剑,预计年内首次加息在春节前后。分析人士认为,在紧缩预期之下,央行将继续使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收紧流动性,抑制通胀。
存款准备金率仍是主要工具。当前,大型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19%,创历史新高。不过,业内人士预计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上调空间。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上调至23%高位。此外,央行也将运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放贷进行动态调整。
由于一季度物价上涨压力较大,央行或再度加息。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诸建芳表示,预计2011年CPI将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高点出现在上半年,预计一季度的CPI可能达到4.6%左右,全年预计加息2-3次,春节前后加息存在可能性。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增长和物价仍是宏观政策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当前情况下,增长无忧,而物价压力较大,控通胀仍是当前主要任务。他认为,未来将出现"三率齐升防通胀",预计今年将加息3次,存款基准利率提升至3.5%。近期的敏感时间点为春节前后。
对于加息可能引发资本加速流入,多位专家则表示不需要有太多顾虑。资本流入主要是基于升值预期与资产价格上涨,而加息可以有效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缓解资本流入压力。
简评:12月经济数据出炉,虽CPI有所回落,但由于春节带来的消费潮以及中国南北大部分地区遭遇极寒雨雪冰冻天气的持续影响,物价、人力和运输成本再度推高通胀,预计一季度高涨CPI的将引发一轮加息潮,对A股后期走势不利。
央行重掌货币信贷总量调控
据悉,按照银监会与人民银行协商的意见,今年货币信贷总量调控由人民银行负责,银监会主要从审慎监管角度予以支持和配合。这一安排将有助于央行构建宏观审慎的政策框架。在2009、2010年的两年间,货币信贷总量的调控曾由银监会管理。
据了解,央行于今年推出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采用更市场化的手段调控货币信贷总量。
央行重要调控手段
--差别存款准备金率
业内人士认为,相对于2010年的信贷额度控制,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是具有逆周期调节功能的信贷管制措施,其优点在于有一个可预期、公开、透明的实施规则和公式,并据此按月测算,因此相对于信贷规模控制有所改进。
"一直以来,央行都有货币信贷总量调控的传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业分析师表示,今年央行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也指出,要把好流动性总闸门,引导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
与以往每年年初设定货币总量、广义货币(M2)以及银行贷款的增长目标不同,今年央行并未透露具体的信贷规模计划。
今年1月,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建立和完善逆周期的货币信贷动态调控机制。他解释称,要把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的总量调节与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结合起来,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措施,丰富和补充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提升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
"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措施成为央行调控货币信贷总量的重要抓手。"上述银行业分析师表示,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将参考某一指定的系数,该系数将把具体某家银行的贷款增长速度、其系统重要性以及市场中的流动性状况考虑在内。
国泰君安分析报告称,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机制的最大意义在于,为银行提供了在给定宏观目标及相关条件下,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合理确定自身信贷投放、流动性管理的弹性机制。
华创证券分析报告则称,与信贷规模控制相比,差别存款准备率的调节方式对于商业银行违规的惩罚机制也相对有效。
简评:从目前央行对货币信贷的调控来看,2011年在通胀压力的影响下,整体货币信贷政策趋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在手段上同以往有所区别的就是施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整,这将更有利于对各银行自身的不同信贷管理,增强调控的有效性。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连升三日 再创汇改新高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的最新显示,1月2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5883,较上一交易日(6.5885)再度走高2个基点,连续第三个交易日改写汇改以来新高纪录。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其他货币汇率中间价方面,1欧元对人民币8.8603元,100日元对人民币8.0155元,1港元对人民币0.84699元,1英镑对人民币10.5146元,人民币1元对0.46332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4.5362俄罗斯卢布。
分析称,国际汇市美元走弱,使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延续上升势头。
简评:人民币进入2011年以来经历了一波快速拉升,近期更是屡次刷新汇改以来的历史新高点。虽在当前全球通胀的影响下,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能抵消一部分物价上涨的冲击,但其过快的升值方式,对于出口、贸易等实体经济构成了较大影响,过快的升值并非好事。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